护腰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腰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资讯】六名带头人谈如何带领群众脱贫多蕊蛇菰

发布时间:2020-11-04 10:56:27 阅读: 来源:护腰厂家

六名带头人谈如何带领群众脱贫

“砍山凿洞千难万险,我没哭过。被人误解,我没哭过。当第一辆汽车开进村里时,我放声大哭,我终于向乡亲们兑现了承诺!”台上,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讲述自己的扶贫故事;台下,数百名观众屏息聆听,不时有人拭去眼角的热泪。

这是10月26日,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举行的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的一幕。当天,6位报告团成员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各自在脱贫一线如何带领群众脱贫的经历,引起听众广泛共鸣。

深山凿出小康路

1990年,邓迎香嫁到麻怀村。出嫁那天,她走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生产生活物资运不进去,农产品运不出来,大山就像囚笼,世世代代困着麻怀人,邓迎香“做梦都想有条出山的路”。

为改变村里“与世隔绝”的贫困落后面貌,邓迎香带领村民,在低矮狭窄的溶洞里,用最原始的方法一锤一镐砍山凿石。大家弓着腰爬进隧道,昼夜不停地挖,一点一点把渣土手递手地往外传。

2001年农历正月,隧洞基本打通,电线杆顺利抬进村,麻怀村终于通了电。随后几年,邓迎香和乡亲们越挖越来劲,越凿越有精气神。2011年夏天,一条长216米、高5米、宽4米的“麻怀隧道”终于建成。

交通条件的改善让邓迎香挺直了腰杆,她说:“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一定会成功!”之后,她带领村民办起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引来客商合作种植铁皮石斛,还发展起乡村旅游。现在的麻怀村已今非昔比,不少村民开上了汽车,8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房,生活直奔小康水平。

搬出一片新生活

“山里没有土地,又缺水,再怎么发展也发展不起来,一定要搬出去!”1987年,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当了16年文书的莫文珍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全村搬到山外去!

征得大家同意后,莫文珍带领群众开始易地扶贫搬迁。前后8年时间,全村14个自然屯220户1300多人从“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山深处搬了出来。

搬出来后,怎么生活下去?莫文珍决定在几十座荒坡上种植芒果。没钱买果苗,他和村民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来培育;没钱买肥料,他们去捡猪粪牛粪;不懂技术,他跑到县里“蹭”农技培训班……不断琢磨实践,莫文珍成了“土专家”。4年后,芒果树硕果累累,尚兴村终于“搬了出来、稳了下来、富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移民新村。2017年全村仅芒果产业就实现收入千万元,人均纯收入8520元。

如今已66岁的莫文珍依然奔忙在扶贫一线,义务担任田阳县“农民讲习所”讲习员,“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发展壮大百色芒果产业竭尽全力”。

甘当脱贫铺路石

出生于重庆巫山县的魏宗平,自幼父母离世,靠乡亲们照顾长大,14岁就离家打工。2006年,他当上了房地产公司老板,但此时他心里总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理应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在魏宗平助推下,巫山县到新疆就业的人数达2.5万人,每年创造劳务收入15亿元,其中有110人成为致富带头人,真正实现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一人带头全村致富”。

魏宗平没有忘记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他开通维权热线,先后帮助务工人员追讨工资、工伤赔付215起共计8600万元,救济困难务工人员700余人。

“我愿做一颗平凡的石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垫一条路。”2013年以来,魏宗平累计捐款500多万元,为家乡修公路、建学校,帮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

探索扶贫新模式

“村民看到我一个不管钱又不管项目的干部来当扶贫队长,起初并不看好。”2014年年初,刚到湖南省十八洞村驻村的龙秀林,着实头疼了一番。

扶贫先扶志,龙秀林决心要先把村民的“精气神”提起来。他组织工作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党的惠民政策讲深讲透,提出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点燃了村民的脱贫激情。

“有了群众响应,工作就好开展了。”龙秀林带领村民参与支持村里道路拓宽、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行股份制合作模式,与企业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建设千亩猕猴桃园。

发展支柱产业、改善安居环境、提供民生服务的创新扶贫模式,使曾经一穷二白的十八洞村告别了贫穷。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网络快车开进山

江永县位于湘南,拥有“女书文化”“中国香柚之乡”等称号。但因为地处偏僻,这里的文化底蕴和农特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7年,江永被选为中国社会扶贫网试点县,全面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作为县电商办主任,尹玲下乡镇进村寨,给贫困群众送去电脑设备,并手把手教他们上网,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实现脱贫。

“‘互联网+社会扶贫’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就通过实干闯出新路。”尹玲说。江永县全力搭建社会资源与贫困对象的帮扶桥梁,形成了“一网统领、两线并行、三级共振、四员助力、五台同唱”的社会扶贫经验,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为0.83%。

2018年,该县创新“3+X+Y”模式,建设“中国社会扶贫网·江永子站”,自建“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版块,上线本土特色产品30余种,电商销售排全国前十。

科技扶贫辟新途

1984年,黄振荣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赴青海省支援西部建设。经过20余年的创业,他拥有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看到身边农民的困难生活,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010年,青海海东发现大片富硒土壤,黄振荣立即组织农业专家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在开发富硒农产品方面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成果,为利用富硒土壤开发富硒农产品,帮助农户增产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农户种植才能让他们享受到科技的福音。”黄振荣说。他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让种植大户、技术能手、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发挥各自特长带动农户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同时,直接吸纳89名贫困农户就业,每年季节性用工1.8万人次。

如今,富硒农产品种植已带动海东市乐都区8个乡镇905户3802人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周仕兴本报通讯员朱宇澄)

剑魂之刃无限内购

色彩之梦app

战鹰雄风

舰指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