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腰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腰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农业农村经济深层发展问题仍需攻坚-【新闻】云南独活

发布时间:2021-04-20 13:19:24 阅读: 来源:护腰厂家

农业农村经济深层发展问题仍需攻坚

郑秀满;张蕾?? ( 2006年 11月 29日 )?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11月19日至21日,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余杭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和浙江省农办共同举办,杭州市余杭区委区政府承办。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农经学会会长段应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杨雍哲,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等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分为“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工业化与城乡关系”、“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治理结构”、“中日农经学术交流”五个学术专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代表热议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建议广大“三农”研究工作者沉下心来,克服浮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要深入实际,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和改革的发展脉络,做好对策研究。

激变中的农村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从内部看,农村新政激活了农村内部******因素,引发了******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深层结构。与会专家和学者就当前农业与农村新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形势发生了几大明显的变化:

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由过去的趋同性调整,正在向区域化、专业化转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稳步恢复向巩固和发展转变。尹成杰在会上说,今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把握超过9800亿斤,并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在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品种结构明显优化。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正从数量的增减逐渐向质量的提高转变,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带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也得到提高。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农业内部单一就业逐步向多元的就业结构转变,农民收入由单一渠道正在逐步向多元结构发展。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按照2005年调查的资料看,农民的收入来源主体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别占57%和36%,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幅较大。从长远看,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出路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扩大农民的非农业就业机会。

农村社会事业由过去的明显滞后向进一步加快发展转变。陈锡文说,2006年,仅中央财政对乡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90亿元,改水建设64亿元,沼气建设25亿元。教育方面,今年比去年增长130多亿元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今年投入合作医疗的资金比去年增加60多亿元。中央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事业的增加带动了各地投入增加,改变了农村很多地方的面貌。

总之,新农村建设开局起步良好,并且逐步向扎实推进转变。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值得注意的问题

伴随着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会专家学者经过讨论,认为主要有几大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和认真研究。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同城市发展不统筹,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这个问题带来的影响也在日益明显。“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受到各级政府和干部的欢迎,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争议。陈锡文说,对于给予农民的“三减免四补贴”政策存在一些议论,有些人认为对农民补贴会扭曲市场规律,担心造成农产品过剩和农民的依赖等等。当前实行的这些政策要不要延迟,要不要强化,或者说要不要改动,都是涉及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也关系到这个时期的政策导向,理论界应当大兴调研之风,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再提出一些好的政策建议。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参会者的广泛认同。

如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体制条件值得研究。《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目前“农户”这一层比较清楚,另一层却定位不明,很多职能由村委会代行,导致了一些问题。郑新立在会上说,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就要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形成真正的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市场。另外,应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对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唐忠认为,土地转让不应有公益性非公益性的划分,应该同地、同价、同权。

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在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如何走好城镇化道路,进行新农村规划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产经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认为,我国双重工业化、双重城市化的特点明显。陈锡文分析说,去年年底有两亿具有农村户籍的人不居住在农村,但是这两亿进城的农民还存在社保、住房问题,他们中有很多人并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城市。在这种准城镇化的背景下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谨慎进行并村、征地,要为农民留有退路。

虽然农业增长和农村经济走势很好,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足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占全国总人口60%的农村居民仅享有25%的公共资源,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尹成杰提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过程当中,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起来的任务还非常重。

专家学者们还就乡村治理结构、重要农产品的国家战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要认真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方略,促进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可以借鉴的经验

在讨论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的同时,与会学者也在探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借鉴的经验。浙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对浙江新农村建设的讲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来自日本农经学会的几位专家所做的报告也引来了一连串的反应。

周国富在会上介绍说,从1978年到2005年,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1%,目前比较稳定地位居全国第三或者第四位,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连续21年保持在各省区的第一位。浙江经济的特点是区域经济,块状经济,民营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来,浙江省出台了一系列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政策,基本形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面带动“三农”发展的机制,呈现出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城市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加快向农村辐射的新特色。

与会专家认为,从浙江经验看来,农业现代化必须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推进,协调推进,中西部广大地区要以沿海地区为榜样,以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为榜样,加快城市化进程,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通过以工建农,以工补农,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从而增强实力,以更多的能力来支持农业的现代化。

来自日本农经学会的甲斐谕、竹谷裕之、坂下明彦、福田晋等几位专家所做的报告和中日两国学者的研讨成为本次年会持续时间最长的专题研讨。几位日本学者介绍,日本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起步阶段,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希望日本高收入增长期缩小工农差距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能够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一些借鉴作用。针对我国刚刚通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日本学者还特别介绍了日本农协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我国学者就保护农户利益,农协与政府的关系等一些问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电子

废气处理

生态园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